2019建窯建盞成交價格多少
服務項目 |
古董,建盞,瓷器,書法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2019建窯建盞成交價格多少?建盞現(xiàn)在海外的拍賣成交價是多少?咨詢: 鄧總監(jiān)
建窯是宋代名窯之一。亦稱“建安窯”、“烏泥窯”。窯址在福建建陽縣水吉鎮(zhèn)。以燒黑釉瓷于世。小碗多,胎骨烏泥色,釉面多條狀結晶紋,細如兔毛,稱“兔毫盞”。也有燒成“鷓鴣斑”和“銀星斑”的,別致美觀。釉下毫紋,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跡作裝飾,因建窯瓷皆仰燒,釉水下垂,成品口緣釉色淺。由于器壁斜度不同,流速快,成纖細毫紋,流速稍慢則粗,就成兔毫之狀。有的器底,刻有“供御”和“進”琖等字樣,為貢瓷。
油滴天目盞極為少見,為無上珍品。杭州以西有山,名為天目山,山中寺僧以建盞飲茶,時日本禪宗僧人至此,得建盞,以其品茶,領略茶道之美,甚為珍之,即攜其而歸,深受推崇,謂之“天目”,自此,即奉建盞為瑰寶,加以鑒賞珍藏,并以虔敬之心,用于茶道儀式,對后世日本茶道影響深遠。此盞為日本家族舊藏,以錦囊包裹,置于密封紅木盒中,其上題簽“宋建窯油滴茶碗”,又以桐木匣雙層包裝,可見其主人珍之尤甚。
此盞束口,深弧壁,小圈足,器形娟秀。盞內外可見大大小小呈圓形的斑點,似油滴狀,又似天幕中的繁星點點,故名油滴天目盞。油滴斑點遍佈器物全身,自下而上逐漸變得稀疏,口沿點點褐滴,至下漸藍,又有釉下繁密銀油滴映襯,均呈現(xiàn)金屬質感,隨觀看角度轉動而如隱若現(xiàn),隨光線角度變化可產(chǎn)生金色、銀色或藍色光暈。斑點周圍閃耀著藍紫色光暈,觀之猶如深邃之宙宇,繁星閃爍,虛無飄渺,神秘莫測,凝視之令人心潮起伏。
168萬成交 宋建窯油滴盌
2008年拍賣成交作品。
該器物撇口,收腹,圈足較淺。碗內滿施黑釉,外壁施釉近底,釉層較厚并局部有垂掛,釉面滿布銀灰色的油滴斑,窯變色澤自然,在光亮處觀察,似漆黑夜空中的滿天星斗,美不勝收。圈足內刻有豎行“供御”二字。實為的一件宋建窯之作。油滴釉的燒成難度,它要求釉有較大的高溫粘度和足夠的厚度,釉中鐵元素的含量。重要的是,油滴釉的燒成溫度很窄,只有10至20攝氏度。建窯油滴盌在宋代曾作為貢品進入宮廷,“供御”刻字更證實了其為貢品,因此這件拍品極為珍貴難得。
114.8萬成交 南宋建窯油滴盞(曜變)
2008年崇源拍賣成交作品。
建窯在今福建省建陽縣,宋代盛燒黑釉瓷器,產(chǎn)品以茶盞為大宗。兔毫斑、鷓鴣斑、曜變、油滴等結晶釉品種為名貴。建窯黑釉器的特點是胎土富含鐵質,呈黑褐色。此盞敞口、斂腹、圈足小而淺。盞內、外黑釉浮現(xiàn)鐵結晶聚集的圓點斑紋,在光照之下閃爍蘭、綠、紫紅等日暈狀光彩,極其美觀。人稱之”曜變”。宋人盛行斗茶,黑盞方便識別輸贏,茶盞足小而淺,便于把握手掌之中,故建窯盞是宋代民俗風情的見證
112萬成交 宋建窯兔毫盞
2010年嘉德拍賣成交作品。
「水鳥鱷魚」 盞底題銘「宋兔毫盌。神品」 匣蓋題銘
瞻麓齋舊藏瞻麓齋制紅木外匣、織錦囊匣—宋代盛行點茶、斗茶,為襯托白色茶湯,及分辨水痕,因此厚胎保溫的「建窯黑釉兔毫茶盞」成為當時士大夫、文人間的愛,也是茶詩中常被提及的茶器。茶器內外全施黑釉,外壁掛釉不及底,釉厚,上薄下厚,故口沿一圈呈赭褐色,底部淌釉有垂釉痕,內外黑釉面上帶黃色條縷絲紋,類似野兔毛毫,故宋人通稱其為「兔毫茶盞」。胎骨厚重,胎色黛黑。
建窯黑釉是一種析晶釉,屬于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,因此,具備燒成黑釉的基本條件;同時,石灰釉黏性強,其大的特點就是在高溫中容易流動,所以,建盞外壁底部往往有掛釉現(xiàn)象,而器物口沿釉層較薄,呈褐紅色,有的近似芒口。建窯黑瓷的胎質基本特征為:截面色黑或灰黑、黑褐,此為含鐵量較高所致;胎骨厚實堅硬,叩之有金屬聲,俗稱“鐵胎”,手感厚重;含砂粒較多,故胎質較粗糙,露胎處手感亦較粗。從燒成工藝分析,建窯黑瓷為高溫燒成,若胎土淘洗太細,則器物易變形。正由于建窯黑瓷中的建盞胎體厚重,胎內蘊含細小氣孔,利于茶湯的保溫,適合斗茶的需求。
查看全部介紹